股市现在落到低于实体经济价值的程度。
除了这条消息之外,还有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公布房价控制目标并且坚决遏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而缓慢采取上述举措又会使今天的泡沫变得更大而且更成问题。
这些外汇储备中的大部分已投放在美国政府债券上。译 陈玮 校 李其奇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毕竟,中国GDP在2012年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速为7.9%,相比第三季度的7.4%出现明显回升。他称房价上涨过快,而且还要求各主要城市公布年度房价控制目标。但是,迅速采取上述举措便意味着其经济增速将会大幅下滑。
举例而言,我就相信他们。2. 房地产销售导致银行贷款增加,而1月份的相关数据对此也予以了证实。所以改革到今天为止,我们要动动脑筋,如果我们把改革作为一个简单的概念再说来说去,就落到改革陷阱里了。
柳随年,房维中,桂世镛等这些人不是在大学里正经八百的经济系毕业的,但这些人对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计划经济的弊端,计划经济的运作和计划经济如何向非计划经济转变都做过分析和研究,究竟走多远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网易财经:中国股市和实体经济的表现是不一致的,怎么看待中国股市?朱嘉明:股市本来是公正的,结果变成上市公司圈钱了,刚开始股民还能偶尔赚点钱,现在是直白地告诉你们你们谁都赚不到钱,你的钱进去就死掉了。改革的本质是要把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回归给社会的主体,这是我对改革的定义。这是土地和资本的结合对80年代改革农民重新获得的土地的一次肆无忌惮的掠夺,这是完全错误的。
问题是现在处于的阶段究竟是一种利益和矛盾到达什么程度的问题,是要面对中国现在经济改革的难题在哪里。2000年之后,担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经济学家,现任教于维也纳大学。
最重要的三大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在八十年代以后都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来进一步地分配,后来的贫富差别是这样的,是生产要素不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不按照八十年代的原则进行分配的必然结果,谁控制资本谁就最有钱,谁控制土地资源就有钱,谁最能够残忍地剥削农民工就最有钱啊,要是能把这三者结合起来,你就成为最有钱中的最有钱。柳红定义的第二批经济学家和第一批经济学家差异是巨大的,定义越大,发现差距越大。广义地说,这代经济学家,首先第一代经济学家可以分类分得比较清楚,因为他们很多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已经成为经济学家的。因为中国经济学家按捺不住,市场、金钱对一些经济学家诱惑很大,但他们又没有经济的实践,所以他们出的主意是既没有理论根底,又脱离商业实际,所以马云不以为然,这是正确的。
……它原本是个好事,逼迫中国企业在其他方面降低成本,比如你把行贿受贿的钱放在工人身上那不是挺好吗?网易财经:中国政府提到要进行财税改革,征收房产税,怎么看这种观点?朱嘉明:现在中国税改的核心问题,我坚决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征财产税,特别是所谓的房地产税,现在国内已经有很多方案,但却是姗姗来迟,在美国很简单,你可以有很多房啊,你可以有无数多的房子,但你可能发现你买得起房子,交不起房屋税,每年都在涨,你可以有汽车,汽车要交税,只要有,你就要交税,等于说其它的所得税你逃不掉,或者你还可以有点小动作,但市政府每天对每一个房子做估价,每年涨财产税,这在美国,我认为是对富人最重要的一次再分配,这个事情原本是很容易解决的呀,因为我说的这些顶层的人士都是最有房子的人,就像所谓的收入阳光化一样,这有什么难的?我做的结果就是回到中国利益市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争论,中国富人是怎么样完成他的第一桶金的,中国的这次九十年代以后财富膨胀之后的再分配,是不是有原罪,如果有原罪,那么这个原罪应该怎么处理,这应该是中国改革真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马云所说的是一个非正常社会的、非正常经济学家群体在社会角色上混乱给人们的印象。网易财经:怎么看待国企改革?朱嘉明:国企改革这个问题说得不明确。到了90年代政府又用征地的办法把农民的土地征回去。
九十年代以后,经济学界,在商业大潮中一方面被市场所推动,一方面这里相当多的人也得到了机会,自然就会出现刚才所说的局面。对于经济领域来说,真正的分歧其实是占主流的计划经济派和非计划经济派的分歧,而非计划经济派的代表人物还不是自由派,是毛泽东,这是很多人在历史上拎不清的。
等于说,由毛泽东领导的计划经济,主导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时代,毛泽东本人不是一个典型的遵守计划经济准则的人。这派经济学家,我们今天倒过来看,他们是比较丰富、比较多样化的,他们受的训练也有些差别,很多人到西方受过训练,像周德伟在德国读过博士,但没有读完,因为抗日战争,他又到英国剑桥去学习。
所以说,当一个社会永远处于改革亢奋的状态时,这个社会是不正常的状态。网易财经:怎么看待中国的土地以及农民失地现象?朱嘉明:80年代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建立家庭生产责任制,土地由农民承包,是在当时把中国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土地事实上归还给农民的表现,当然改革是成功的了。他们也有遗憾,基本上没有参与八十年代的改革,以钱颖一为代表,他们回来的时候是九十年代,八十年代的改革他们没有参与,这是一批人。因为经济学的思想像一片大海,要研究经济史,应当说比亚当斯密还要早,在经济史中被公认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至少得有上百个非常著名的,经济思想极其丰富。在西方经济学家中有一个分类,有一批经济学家去直接研究工商管理,比如在MBA的教学中有很多是经济学家,他们跟商业也很近,很多企业家请他去讲课。每一个经济学家都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
第一批经济学家,如果要把当时在中华民国中的经济学家包括在内,如果把当时散落在世界范围的华人经济学家加在一起,那会更完整。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的粗放模式向中西部蔓延还会有一段时间,因此就GDP的增长率来讲,中国不存在着别人忧虑的会有明显下降。
第二代,现在比较活跃的是吴敬琏他们这一批人,还有厉以宁、茅于轼他们,都算这代人。改革的过程比要改的对象还长,等于说现在针对计划经济制度所进行的改革现在进行了35年,已经多出了六年,而且现在说改革还要继续下去
第二代和第一代表现差别是他们思想资源枯竭。但第三代经济学家也是成为过去二十年中国某种变化重要的受益群体。
中国股市,中国上市公司质量存在问题,中国企业上市公司的质量和上市公司能不能盈利是两个概念,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理应盈利,而且一些国有上市公司它的垄断使盈利是有保障的,但现在这样的业绩和这样的情况是一种非正常现象,并非是简单的市场没有信心的问题,也并非是没有足够资本进入股市的问题,因为现在在中国的热钱不少,这些都不是问题,所以我认为大家其实更应该关注为什么中国股市今天走到这样的一种不正常状态,这是一个核心问题。柳红定义的第二批经济学家和第一批经济学家差异是巨大的,定义越大,发现差距越大。且不讲我们从香港进来一批人,海外华人,加上香港、新加坡、台湾,这是中国很幸运的地方。网易财经:怎么看待国企改革?朱嘉明:国企改革这个问题说得不明确。
当年有过争论,但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市场公平,按现在这种简单的方式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朱嘉明,1950年出生,北京人。网易财经:中国现在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远远超过国际标准,怎么解释中国的高房价?朱嘉明:房价,我想大家都谈得比较多了,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居高不下的原因就是房地产开发商、政府和银行之间的利益链,这个利益链现在是能坚持一天是一天。
下一届政府再继续改革,也就是再进行十年,花40年的时间去改革已经历史久远的29年的计划经济,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历史现象。对了一半是说在正常社会,首先,经济学家的主要功能是做经济学的研究,而不是对经济政策做诠释和帮助治理经济政策。
朱镕基开始到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他也对实体经济工作很熟,当然现在没有人把朱镕基归纳成经济学家,但他在他们那代人中,无疑对经济是相当熟悉的。网易财经:在其他方面也有这种情况发生吗?朱嘉明:其它的东西也严重啊,比如说中国的煤矿资源是谁的?这个煤矿资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人民的,那就是说,我们八十年代的改革好。计划经济在中国比较认真执行,其实就是1953年到1958年,1964年到1966年,当然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马云所说的是一个非正常社会的、非正常经济学家群体在社会角色上混乱给人们的印象。
共产党获得政权之后,第一代经济专家成为中国经济实际部门的负责人,他们懂经济,他们又懂政策,所以他们就必须要由一批文人来把所谓办学者的思想变成政策和文化,那个时候,所以在50年代是思想最不僵化的时代。改革永远是触犯既得利益集团和既得利益结构,和既得利益体系的变革,这叫改革。
这第一批经济学家,我觉得是比较正常的一代,他们在光谱上是非常完整的,第一批经济学家的所有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不论是倾向国民党的,还是倾向共产党的,最终在国民党政府工作的或是在共产党政府工作的,他们没有任何人是有非常自觉的成为宫廷经济学派的。网易财经:中国股市和实体经济的表现是不一致的,怎么看待中国股市?朱嘉明:股市本来是公正的,结果变成上市公司圈钱了,刚开始股民还能偶尔赚点钱,现在是直白地告诉你们你们谁都赚不到钱,你的钱进去就死掉了。
计划经济下的土地起码是集体的,现在变成个人的,而且是在完全不公平的交易下完成的,这个过程造成巨大的房地产业,造成了多少人的财富。等于说,由毛泽东领导的计划经济,主导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时代,毛泽东本人不是一个典型的遵守计划经济准则的人。